评审机制
参展团队将分组评比,包括学术论文类作品组、设计作品类作品组、程序开发类作品组;此外,参展作品将经过多轮评审,综合基于作品的同行意见和专家意见,对作品进行最终获奖判定。主要包括以下审核:
-
形式审核。主办方将对提交作品进行形式审核,审核的标准包括:是否基于数据进行了研究、数据是否符合要求、论文类作品是否书写规范、设计类作品是否符合提交要求等,符合要求的成果进入交叉评审。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进行初步筛选。
-
交叉互评。所有提交作品的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,自动成为首轮评审员。每个作品指定3~5人评审。首轮评委提供评价意见和单项评分,不决定入选与否。如若您成为审稿人,您需要阅读作为审稿人。
-
专家复审/专家评委(Program Committee)参考首轮评审意见决定作品是否入选为数字人文论坛的入选论文,并决定其入选形式(会议论文或海报);同时给出获奖参考名单。此外,专家评委将检查首轮评审质量,随意及恶意评审员,取消其作品的参展资格,亦可设立投诉机制。
-
大会宣讲及海报展示。所有入选作品,受邀参加"数字人文论坛",并根据作品的类型以及初审情况安排大会宣讲或海报展示。会场主持专家委员会评估、投票以最终选出获奖名单。大会宣讲及海报制作要求在初审后公布。
作为审稿人
审稿人的作用是协助专家评委(Program Committee)评估所提交作品的质量,您的审核非常重要,不仅为Program Committee提供进行决策时所使用的专家信息,还将向作者提供建设性反馈。
无论您对所审核的作品或研究的私下想法如何、以及对作者的任何了解,在审查所有提交内容时,都请您务必保持专业和礼貌。
此外,展会鼓励并希望所有审稿人在审阅过程中意识到显性和隐性偏见,这些偏见是根据我们的学术背景、文化环境和个人经验而发展的,并尽量避免这些偏见影响您的审核过程。如果我们认为您的审核明显受到了显性或隐性偏见的影响,我们将保留重新分配您的审核及审核结果的权利。